体育新课标培训简讯
2022年4月21日,教育部发布了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,该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强调育人为本,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。
同年11月3日,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、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联合主办的“同课异构和辩课”研讨活动在成都市武侯区举行,旨在落实体育新课标,实施大单元教学。
此外,临夏州教育局也在2022年组织了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集中培训工作,明确了州、县、校三级培训的目标任务,确保新课程的科学有效实施。
体育新课标培训
一、培训内容
1. 课程目标与理念:
强调“健康第一”的教育理念,注重“教会、勤练、常赛”,推动“学、练、赛”一体化教学。
课程内容涵盖基本运动技能、体能、健康教育、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。
2. 教学方法与改革:
教学方法强调从“以知识与技能为本”向“以学生发展为本”转变,注重将健康教育教学理论讲授、交流互动与实践应用相结合。
强调大单元教学设计,注重结构化知识、技能教学,落实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和“健康第一”的教育理念。
3. 课程实施与评价:
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%,个体运动密度不低于50%,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,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/分钟。
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等方式,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。
二、培训效果
1. 教师观念转变:
体育教师通过培训,逐步理解并接纳新的体育教育理念,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。
教师们从传统的“师道尊严”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、引导者与合作者。
2. 教学质量提升:
通过“同课异构”等教学实践,教师们对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,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。
各地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,推动新课标融入课堂,提升教学质量。
3. 学生全面发展:
新课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,包括运动能力、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、体魄强健、全面发展。
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“学、练、赛”活动,体验运动的乐趣,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。
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,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深入学习了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,并在实际教学中逐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。培训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,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体育新课标培训,开启教学新篇章
亲爱的体育老师们,你是否也像我一样,在忙碌的教学之余,期待着一场知识的盛宴?这不,最近参加的体育新课标培训,真是让我收获满满,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份喜悦。
一、新课标,新理念,新方向
这次的培训,让我对体育新课标有了全新的认识。从早期的关注体育知识,到如今构建的五个领域、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,新课标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。它不仅强调了基本运动技能、体能、健康教育的重要性,还融入了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,让体育课程变得更加均衡和多样化。
二、兴趣与习惯,培养未来之星
在培训中,专家们反复强调,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,良好的体育教学和锻炼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。作为体育教师,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,激发他们的自我锻炼能力。想象当学生们在操场上挥洒汗水,享受运动的快乐时,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。
三、体能训练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
新课标还特别强调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。田径、篮球、羽毛球、足球、网球等体育项目,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强体质,提高自信心和进取精神,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、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。作为教师,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,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活动,让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。
四、智慧体育,引领教学新潮流
在这次培训中,我还了解到了智慧体育的概念。江苏某学校已经建设了智能体育课程基地,配备了智慧体育锻炼屏和测试屏,可以支持科学指导、运动报告、排名激励等功能。这让我意识到,作为教师,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,学习并掌握这些智慧体育的应用,让它们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五、实践与反思,提升教学能力
培训结束后,我认真思考了如何将新课标的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。我认为,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,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。比如,在设计课程时,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,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,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;在课堂教学中,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,让他们在运动中体验快乐,收获成长。
这次体育新课标培训,让我对新课标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,也让我对体育教育有了新的认识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将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,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,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教育。让我们一起努力,开启教学新篇章,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!